倍概念起源?
一、倍概念起源?
“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二、洛克概念的起源?
洛克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著有《人类理智论》(1690)等。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士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他认为观念有两个来源,一类来自感觉,另一类来自反省。
感觉是外物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是外部经验;反省是人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而得来的,是内部经验。
洛克在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联想”的概念,认为联想是观念的联合,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的观念都是人心被动接受的简单观念,是基本的或不能分析的。
人心中的很多复杂的观念则是人心施用自己的力量,经过综合、联系和分离作用,把简单观念联合而来的。
他还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与“习惯的联合”两种。
他说:“我们一些观念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除了这些联合之后,还有另一种联合,完全是由于机会和习惯得出的。”
他尤其重视后者,认为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一种力量,这是后来联想律中的频因律的开端。
洛克除了用联想的原则说明观念的结合外,另外还用它解释情绪的形成及其在儿童教育上的作用。
可见,洛克不仅提出了联想概念,而且扩大了联想概念。所以洛克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但洛克的思想在诸多方面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
例如,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同的,是这些性质的“真正映象”;另一类是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等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在物体中只有引起这种感觉的原因。
他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则是唯心主义的,为贝克莱所直接继承。2004-03-22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
三、党的概念与起源?
党的概念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党的起源是: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 江嘉兴举行,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完整、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扩展资料:
关于中共一大成立的共产党,“成立”之前都有“正式”二字:
早期的共产党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夏,因此在谈到中共一大宣告共产党的成立,几乎毫无例外地写上“正式”二字。中共上海党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俞秀松在自传中写道:
“1920年春,我们曾想成立中国共产党,但在第一次会议上我们之间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这第一次努力未能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会议上,我们宣布了我们党的存在(当然我们党正式存在是1921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的事情),并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书记。”
这里,俞秀松谈到中国共产党是1920年成立的(宣布了我们党的存在),并特地加了个说明,将之与党的一大后“我们党正式存在”加以区别。
陈独秀也特别注意将两者区别开来。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之时,没有制定正式的党纲。有人提议应该尽快将党纲搞起来。对此,他表示:
“我们不必做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开始就发表一个《共产党宣言》;我们只是要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现在可以先将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党纲和政纲留待正式成立以后再去决定。”
四、书架的概念和起源?
书架,英文:Bookshelf 书架,在我们这所指的是广义上人们用来专门放书的器具。由于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又有书格、书柜、书橱、等其他名称。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用具。 发展历史 早期 虽有了书也未必有书架 ,随着发展,人类会把书放在固定方便的架子上,因此我们可 以推测,像早期的战国架几案等简单的家具便是书架的雏形。 明代 这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顶峰时期,在以前家具的基础上,明代的家具达到了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装饰美的审美特征。简约但不简单。材料主要有花梨、紫檀、杞梓(鸡翅木)等。硬质木料,不仅坚实耐用,而且具有天然的质感和色泽、纹饰、肌理、气味等。工艺则采用卯榫结构,做工精致、线条自然、装饰少而精美。其明式家具风格特色可用简、厚、精、雅四字概括。因此明式家具不仅是中国家具顶峰也是世界家具的奇葩。当时的书架造型几近完美。 清代 由于清代贵族的奢华与高贵的追求,其家具也便是繁琐风格。虽材料、工艺与明代相似,但其反强的装饰性却与明截然相反。我们看到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及繁琐精致的俗气。 到了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装饰风格、新理念等在书架上都有所体现。同时,人们开始注重以人为本,于是出现了迎合不同顾客需求的书架出现。
五、瑜伽的起源和概念?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
瑜珈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练。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
瑜珈在印度有着渊远的历史。在我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罗门体系中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珈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珈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心的主体被证悟,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
在印度现在很难区分瑜珈与印度教的关系,在寺庙中、在经典中、在生活中、在许许多多的范围,两者的关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为修行者,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 瑜伽有他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当今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千年不衰,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就会觉醒人生自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瑜伽发展史上的六个阶段:
原始发展时期(约前3000年-前15世纪)——
瑜伽原始发展、文字记载较早的时期,当时的瑜伽以静坐、冥想以及苦行的形式出现。
吠陀时期(约前15-前8世纪)——
公元前15世纪,在婆罗门教的宗教经典《吠陀》中提出了瑜伽的概念,是瑜伽有系统记载的开始。
前经典时期(前8-前5世纪)——
在《奥义书》中,瑜伽指的是一种可以彻底摆脱痛苦的具体的修行方法。
经典时期(前5-2世纪)——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瑜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本经典著作:《博伽梵歌》和《瑜伽经》。
后经典时期(2-19世纪)——
这一时期对现在瑜伽的影响比较大,瑜伽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哈塔瑜伽(也有译为“哈他瑜伽”的)。
近现代瑜伽(19世纪至今)——
近现代的印度,民族资本主义时期,传统的瑜伽思想得到了新发展,19世纪的罗摩克里希那创立了现代瑜伽,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
六、大数据概念起源?
大数据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思科、IBM、威睿、甲骨文等公司提议而发展起来的。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开始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词汇。
大数据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目前的兴起是由于从it技术到数据积累的巨大变化。当今世界,大数据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七、自然人概念的起源?
卢梭于1755年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是民事主体。
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自然人是在自然状态之下而作为民事主体存在的人,代表着人格,代表其有权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八、权利概念,的起源及发展?
权利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法律概念,最早是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翻译惠顿的《万国公法》时使用了“权利”一词[1],后在日本也开始使用这个翻译。[2]权利是近代由英语中的right和德语中的Recht一词翻译过来。概念:在汉语中权利一词经常被解释为“权力和利益”,但是,这和right这个词原本的意思不合。英语right的本义是正当、合理、合法、合乎道德的东西,比如生存权利、生育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宗教信仰的权利等等,而并非权力和利益(英语:power and profit)含义的复合,也不意味着任何牟取利益的权力。因此将权利简写为“权”,很容易造成权利和权力两词混淆,而这两个词却很少有含义上的关联。
九、行李箱概念的起源?
起源地在外国,具体国家不可考证。
拉杆箱发展与流行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外出旅行时都是用的背包袱,
是没有拉杆箱的,也是现在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平,才有现在拉杆箱的用处,拉杆箱缘国外,国外其实对拉杆箱的称呼是行李箱的,行李箱在外因的英文
Luggage case,Luggage是行李的意思,Case在这里代表箱子,盒子,全称就叫行李箱。当看到这个英文的时候应该也发现“Luggage”的英文读的发音就是“拉杆”。在引进这个“Luggage”箱时就直接取了它的谐音,再加上上面介绍的拉杆箱从中文字面来解释,也很形象的说明这个拉杆箱的功能与用处,所以,拉杆箱这个名字也就流传开来了。
十、早教的起源与概念?
早教,在当今很多人认为是新鲜事物,主要源于西方。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奴隶社会时已有儿童早期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零散地记载在古籍中。中国胎教始于距今3600多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刘向的《烈女传》 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之母注意胎教的事。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具体说明了孕妇应有的举止行为。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中国古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非常注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讲究教育的方法。它包括重视幼儿游戏,顺应幼儿的性情,引发幼儿的兴趣,注重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