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熟肉老字号?
一、北京熟肉老字号?
月盛斋就是以酱牛肉闻名京城的老字号。月盛斋开业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户教街(现历史博物馆),是一位名为马庆瑞的回民创办的。
月盛原来是一个肉摊,摆在前门与箭楼之间的荷包巷内,主要经售牛肉等。店铺开设后,取名月盛斋。
二、北京老字号美食?
1、全聚德
全聚德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字号,创立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光从这一点,就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资历老、辈分高,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良,全聚德从一家小小的烤鸭店,一跃成为了社会名流场所,这里的烤鸭色泽金黄,皮脆柔嫩,整只烤鸭呈现一种枣红色,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而且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深受达官贵人、政府高官、社会各界士人的喜爱,在90年的时候,吃全聚德烤鸭,更是身份的象征,全聚德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敬爱的周总理,曾多次把全聚德安排为国宴。2.东来顺3.柳泉居
三、北京名吃老字号?
答:北京名吃老字号分别是:
1、全聚德 2、爆肚冯 3、烤肉宛4、东来顺 5、柳泉居 6、便宜坊7、都一处 8、小肠陈 9、砂锅居10、天福号 11、稻香村 12、六必居
1、全聚德
全聚德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字号,创立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光从这一点,就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资历老、辈分高,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良,全聚德从一家小小的烤鸭店,一跃成为了社会名流场所,这里的烤鸭色泽金黄,皮脆柔嫩,整只烤鸭呈现一种枣红色,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而且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深受达官贵人、政府高官、社会各界士人的喜爱,在90年的时候,吃全聚德烤鸭,更是身份的象征,全聚德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敬爱的周总理,曾多次把全聚德安排为国宴。
2、爆肚冯
“解的是秋馋,吃的是讲究”,当天气变冷以后,来吃爆肚的越来越多,“爆肚冯”开创于清光绪年间,如今已传至第四代,在北京有多家分店,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要吃秋,有爆肚”,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习惯,也是一道传统的名小吃,顾客络绎不绝,把羊肚切成条状,用沸水爆熟,虽然看似简单,但功夫全在一个“爆”字上,老了不行,火候不够也不行,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介入软烂和脆嫩中间,再搭配秘制蘸料,那味道才好吃呢,北方人的最爱,想着就流口水。
3、烤肉宛
烤肉宛创立于1686年,创立于清康熙二十五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一位姓宛的回民,手推着木轮车,在宣武门一带,卖烤制的牛肉,因为味道突出,色香味全,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到了后辈这一代,更是将烤肉宛发扬光大,又增添了烤包子、烤羊肉等项目,在早些年间,张大千、梅兰芳是这里的常客,烤肉宛的生意,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更是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直吃的大汗淋漓,浑身通泰,三百年的沧桑岁月,为烤肉宛赢得了良好口碑,齐白石大师还曾为其赠送匾额。
4、东来顺
东来顺创办于1903年,创始人是回民丁德山,最早以经营羊肉杂面为生,生意渐好,后来又增添了粥、饼子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清真菜是京菜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喜欢吃得很多,丁德山最早也是以独轮车开始,到后来小铺,再到后来经营门面,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真的挺不容易,现在的东来顺,主要经营涮羊肉,吃过才知道,那真叫一个嫩,真是把羊肉发挥到了极致,怎一个“鲜”字了得,入口不腥不膻,鲜嫩味美,肥瘦相宜,让人很是留恋。
5、柳泉居
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柳泉居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年代比较久远,最早由山东人出资创立,时至如今,柳泉居依然保留着鲁菜为主的做法,讲究造型,精于刀功,尤其爆、炒、熘、烧、焖最为擅长,柳泉居最早的时候卖酒,后来重新开张,以鲁菜、清真和宫廷菜为主,经营公道化,无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进来消费,饭菜吃的可口,而又价钱公道。
6、便宜坊
便宜坊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小吃,创办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便宜坊的鸭子很出名,以焖炉烤鸭为主,鲁菜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经典的老字号饭庄,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目前在北京有八家分店,像佛跳墙、鲜鱼口,也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菜品,现在的便宜坊,已为国家特级酒家,除了接待老百姓,还接待国内外的贵宾。
7、都一处
都一处主要经营烧麦,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他家的烧麦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其的好吃,经历过战乱,虽然没倒闭,但是也一蹶不振,直到全国解放以后,都一处才重新开张,主营各种烧麦,搭配风味炒菜,当时,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时,因为在除夕夜前夕,大部分餐馆都关门了,整条街上,仅有都一处还在营业,皇上龙颜大悦,品尝完美味以后,回到皇宫,排太监前来赐名“都一处”,从此名声大噪,烧麦曾荣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8、小肠陈
小肠陈创立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小吃店,北京人爱吃卤煮小肠,小肠陈就是一家标志性的代表,能做到开锅即售空的,北京仅此一家,如果路过饭店门口,搁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一碗卤煮小肠,搭配两个火烧,既解馋又解饿,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堪称一绝,吃北京卤煮一定要搭配火烧,浸泡在浓香醇厚的汤汁中,很是美味,当时戏园散场之后,著名的梨园名角梅兰芳、新凤霞,都到这里吃碗卤煮当夜宵。
9、砂锅居
砂锅居创办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是一家传统的老字号小吃,距今已有280年的历史,经历了时代变迁,砂锅居积累了丰厚的饮食文化,砂锅居在北京来说,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尤其是砂锅这一种类,结合烧、扒、白煮的手法,把食材的精粹集于一体,要用上好的猪肉,肥美不腻,味道极佳,砂锅居的菜肴,在宫廷菜、官府菜里面,极具代表特色,最早的时候,砂锅居每天只卖一头猪,卖完就歇业,而且过时不候,充分说明了砂锅居买卖兴隆。
10、天福号
提起天福号,人们常想起它的酱肘子,浓厚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享誉京城,除了酱肘子以外,酱驴肉、酱猪肝、酱牛肉,都是一大特色,经典熟食,很受消费者喜爱,天福号创办于清乾隆三年,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是清宫廷御用的名小吃,店铺还珍藏着进宫时的腰牌,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天福号已成长为京城的饮食名片。
11、稻香村
老北京小吃稻香村,创办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主打点心、糕点、小吃,红豆烧、奶酪酥、蜜三刀、萨其马、核桃酥、老公饼、奶油麻花、夹心酥饼、松仁蛋糕、奶油威化,以及一些节气时令美食,粽子、月饼、八宝饭、元宵、年糕等,稻香村是京城第一家生产南味小吃的店铺,创始人来自于南京,最早的时候,郭玉生掌握了糕点的技艺,带着几个小伙计,在北京落户,这里的糕点外酥里嫩,酥香可口,深得消费者欢迎,每到过年时,必定会水泄不通,因为消费者太多了。
12、六必居
民以食为天,在北京生活过的小伙伴,想必都吃过六必居的酱菜,六必居的酱园就在北京,创自于明朝嘉靖九年,距今已有49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人创办的,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酱醋茶”,而六必居除了茶叶不卖,其它的全占的,因此得名六必居,食材精良,选料精细,技艺娴熟,独家秘制,甜面酱、八宝菜、酱黄瓜、酱萝卜、甜酱瓜、白糖蒜等,酱味浓郁,脆嫩清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六必居的酱很有名气,在北京就消化殆尽了,根本不会流转到外地,很多饭店的菜,必须指定用六必居的酱,所以说,外地若能吃到,大部分都是假的。
四、北京点心老字号?
北京点心的老字号是哪家?我以为非稻香村不可。
稻香村,虽说最早是一家专营南味儿食品的商铺,但是,由于在北京开的年头太长了,所以也就成了北京特色的老字号名店了。店中的点心闻名京城,其中的酥皮儿、桃酥、自来红月饼等几乎家裕户晓。
五、北京花茶老字号?
一、京华牌。京华茉莉花茶是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等主要产茶区选进优质原料,采用独特配方,精制加工,拼配而成。
二、吴裕泰。它家茉莉花茶以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的品质传承百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评。吴裕泰茉莉花茶独具的香气,也被中国茶人亲切地称为“裕泰香”。
三、张一元。张一元茉莉花茶选用上等原料并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以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色,深得国内外茶客的欢迎,使得老字号张一元蜚声海内外。
六、北京烧麦老字号?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1742)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莲肉、晾肉等小菜。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 抗战时期,都一处虽幸免没倒闭,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获新生都一处烧麦馆位于繁华的北京前门大街路东36号,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主营各种烧麦、炸三角、马莲肉和山东风味炒菜。
七、北京老字号糕点排名?
老北京人把糕点铺称为饽饽铺。“饽饽”一词始于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后,市面上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的民族食品。经营这种食品的称鞑子饽饽铺。
1、稻香村
稻香村糕点秉承百年饼业精粹,以独特的配方,融合现代技术,产品风味绝佳,深受京城百姓青睐,被誉为“糕点泰斗,饼艺至尊”,享誉中外。
北京稻香村的食品讲究“四时三节”,端午卖粽子,中秋售月饼,春节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也是十分讲究和正宗,核桃仁要用山西汾阳的,因为只有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浓郁,嚼在嘴里甜;玫瑰花只用京西妙峰山的,因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气味芬芳,而且必须是在太阳还没出来时,带着露水从枝上采摘下来的;龙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华的等等。
不止用料考究,这做工也是十分讲究的,就凭“凭眼”“凭手”这四个字,例如熬糖什么时候可以端走,这可是全凭着师傅的经验,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又过了,这就是所谓的“凭眼”;“凭手”则是指将熬好的糖剪成各种形状,这全是手工活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没有“功夫”是不信的。
2、百年义利
始创于1906年,主营面包和点心,义利面包应该是许多北京小孩小时候春游必备的食物,最经典的三种面包:大果料、维生素面包和乳白面包,面包的包装就给人爸爸妈妈当年吃的面包的感觉。
老北京人会告诉你,没有哪个北京孩子的童年,没被义利的果子面包占领过。最出名的点心是奶昔葡萄酥、奶黄酥条、牛舌酥(椒盐口味)、木糖醇枣泥酥、菊花酥(奶黄馅)。
因为口味儿正,收获了几代人的心。老字号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化,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
走进店铺,一排排的货架子还都是老式的模样,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熟练地装点心上秤称重,过程既有仪式感又怀旧感满满。他家的果子面包、麻酱威化、菊花瓣酥之类的都是熟悉的食品了,又实惠又好吃!
3、富华斋饽饽铺
这家糕点铺的来头可不小,它们家的糕点可是皇家御用同款呐。那可当真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家糕点铺的创始人是出身于伺候慈禧太后的御厨世家,名叫王希富。王希富先生不止是地道的京城美食的传承者,还是古建筑界的专家。
这不是一家老字号,却是一家申请了非遗的点心铺!这里的每一块糕点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块糕点都充满爱的传递。
店里给的试吃品很大方,尝了几种以后能明显感觉到和外面点心不同,吃起来更加可口。
酥皮点心全部使用大油起酥,不但在口感上毫无油腻,而且饼皮洁白胜雪,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吹弹可破。馅芯更是样样都有讲究,玫瑰酱是自己做的,金糕也是自己做的,就连用的蔗糖都是古法熬制的,坚果是人工手工挑选的,总之富华斋在选料的要求上是精之又精。
4、大顺斋
大顺斋是一家老字号糕点铺,往上追溯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大顺斋创出了40多种独具特色的清真糕点。其中历史最久、名声最响的,当推桂花糖火烧被誉为素负盛名的“通州三宝”(大顺斋的糖火烧、小楼饭馆的烧鲇鱼、万通酱园的酱豆腐)之一。
大顺斋的糖火烧个头不大,敦厚的外形很可爱,整体酥软,两根手指稍一用力就会散架的感觉,分层超多口感很好,中间没有硬心。麻酱浓郁红糖醇厚,用料实在,甜而不腻。大顺斋的果酱盒也是一绝,一定不能错过!
中式糕点让人回味无穷,也可以试试进口绿豆糕啊,好吃不贵,不一样的体验哦~
5、中关村茶点
1957年开业的中关村茶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闻名京城的西点代表。不仅很多留学归来的专家们爱吃,普通市民在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西式味道。不少中科院专家比如郭沫若、钱三强这些老学者都是这里的常客。
八、北京芝麻烧饼老字号?
提到老北京芝麻酱烧饼,我便会想到一个长的大笸箩里,放满了巴掌大的烧饼,饼面上的芝麻焦香酥脆,咬一口,满口掉渣,里面则是千层夹着的芝麻酱和椒盐馅,外焦里软,酥脆可口。吃烧饼讲究一手拿捏着烧饼,一手在下面托接着掉落的芝麻和烧饼渣,那可都是精华…烧饼的浓郁香气能充斥着整个小店甚至是门外路边,熟悉这种味道的路过的吃货们无理由地会被吸引过来。
在北京,好吃的芝麻酱烧饼大都来自回民的清真饭馆:比如牛街输入胡同的清真烧饼,排大队是日常一景;后海李记酱肉爆肚店,烧饼要就着羊肚汤吃;东五环外常营回民区的李小老烧饼也是在方圆几公里都闻名的,甚至家住燕郊的人也有好他这一口的,他家每天早上都是人满为患,烧饼就杂碎汤/豆泡汤吃最是火爆。烧饼除了直接吃、就羊汤吃、就烤肉吃、作为涮完火锅之后的主食吃、还可以把烧饼从中间切开,里边塞上几块肘子肉或是酱羊肉、酱牛肉,便是一个“烧饼夹肉,吃起没够”的中式汉堡。
九、门钉肉饼北京老字号?
门钉肉饼,顾名思义长得像门钉一样的肉饼。做法有点像上海的生煎包,但是生煎一般煎一面,门钉肉饼要煎两面,馅大皮薄。还有,就是门钉肉饼都是牛肉馅的。
北京吃门钉肉饼的老字号店中,我自己觉得最华天小吃的就不错,这个店是连锁,好多地方都有。还有就是地安门有家很有名的店叫“爆肚王”,那儿的门钉肉饼和爆肚是很有名的,经常遇到排队。
十、北京5个老字号?
北京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高质量品牌。
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 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这些老字号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在这里经历的是传统,体验的是百年不变的服务。北京老字号都有哪些呢?
北京老字号一览表
老字号名称 创建时间 特色
柳泉居 1567年 黄酒铺
大顺斋 1640年 糖火烧
烤肉宛 1686年 烤牛肉
同仁堂 1669年 药铺
都一处 1738年 烧麦
天福号 1738年 酱肘子
信远斋 1740年 酸梅汤
砂锅居 1741年 京味白肉、沙锅
正明斋 1751年 糕点
白魁老号 1780年 清真
一条龙羊肉馆 1785年 涮羊肉
长春堂药店 1795年 药铺
马聚源 1817年(1811?) 帽
龙门醋坊 1820年 醋
同和居 1822年 家常菜、三不沾
谦祥益 1830年 丝绸布匹
大成斋鞋店 1842年 布鞋
同春楼 1842年 山东风味
正阳楼 1843年 螃蟹、涮羊肉
烤肉季 1848年 烤羊肉
宝兰斋 1851年 奶油类糕点
内联升 1853年 鞋
鸿宾楼 1853年天津,1953进京 清真风味
便宜坊 1855年 焖炉烤鸭
步瀛斋 1858年 鞋
惠丰堂 1858年 山东风味
天兴居(会仙居) 1862年 炒肝
老正兴 1862年上海,1956年进京 上海风味
全聚德 1864年 挂炉烤鸭
泰丰楼 1876年前后 山东风味
王麻子刀剪铺 1651年 剪刀
张顺兴刻刀铺 1880年 刻刀
吴裕泰 1887年 茶叶
丰泰照相馆 1892年 照相
瑞蚨祥 1893年 丝绸布匹
荣宝斋 1672年 字画
东兴楼 1902年 山东风味
厚德福 1902年 河南风味
全素斋 1904年 宫廷素菜
成文厚 1904年济南,1935年进京 帐簿文具
张一元 1910年 茶叶
精益眼镜 1911年于上海 眼镜
庆仁堂药店 1912年 药铺
同升和 1912年天津,1933年进京 鞋帽
东来顺 1914年 涮羊肉
来今雨轩 1915年 红楼风味
亨得利 1915年镇江,1927进京 钟表
戴月轩 1916年 文房用具
庆林春 1917年 茶叶
瑞珍厚 1917年 清真风味
功德林 1922年于上海1984年进京 素菜
乐仁堂 1923年 药铺
五芳斋 1924年 江苏风味
森隆饭庄 1924年4月17日 江苏风味
丽丰祥 1924年8月18日 丝绸布匹
仿膳饭庄 1925年 宫廷菜
锦芳小吃店 1926年 京味小吃
普兰德 1927年上海,1956进京 洗衣
同春园 1928年 山东风味
萃文阁 1930年 字画篆刻
丰泽园 1930年 山东风味
西来顺 1930年 清真菜肴
永仁堂药店 1933年 药铺
永安茶庄 1935年 茶叶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1936年 丝绸布匹
大明眼镜 1937年 眼镜
萃华楼 1940年5月16日 山东风味
延吉餐厅 1943年 朝鲜冷面
又一顺 1948年8月8日 清真风味
听鹂馆 1949年 宫廷
康乐餐馆 1950年 江南风味
马凯餐厅 1953年 湖南风味
晋阳饭庄 1959年 山西风味
清秘阁 宋末元初 字画
淮扬春 1940左右 淮扬风味
永安堂 明朝永乐年间 药铺
万全堂 明代永乐年间 药铺
鹤年堂 明代嘉靖末年 药铺
千芝堂 明代末年 药铺
黑猴儿帽店 明朝末年 帽
曲园酒楼 清代中叶长沙,1949进京 湖南风味
文盛斋 清嘉庆年间 宫灯
森泰茶庄 咸丰年间(1851-1861年) 茶叶
浦五房 咸丰年间,1956年进京 南味肉食
致美斋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 山东风味
吴肇祥 光绪年间 茶叶
新丰楼 民国初年 山东风味
六必居 明中期 酱菜
青云阁 乾隆年间 多种北京老字号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