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瑶族和中国瑶族的区别?
一、越南瑶族和中国瑶族的区别?
都是一个祖先,也是一个民族,越南从古至今,是近代才分裂出去的,是华夏民族的一支,只是忘了根
二、瑶族和傣族有什么区别?
瑶族和苗族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体区别因地区分布不同而不同,两族之中都有纷繁复杂的支系之分,同一民族各个支系可能千差万别却可能和另一民族的某一支系及其相似。
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虽然苗族和瑶族在中国都是少数民族,但放眼世界都算是人数不少的族群,历史变迁,岁月更流,政策影响等多重原因使得内部支系众多,各个支系差异众多,甚至不能互相通话。这就好比到了国外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在中国,我们却又分别是广东人,福建人,山西人,有些地方的方言能互相听懂,有些地方却只能鸡同鸭讲。
我对瑶族的了解胜过我对苗族的了解,所以我是从瑶族的角度去分析苗瑶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瑶族支系按照语言分,可以分成4个大的支系,苗语支,瑶语支,汉语支和侗语支。
人数最少的是侗语支,也就是茶山瑶,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地区的29个村落有分布。现在不知道有没有2万人。他们使用拉珈语,属于侗台语族,与侗语接近。茶山瑶是瑶族支系中非常特殊的一支,茶山瑶与其他瑶族拥有不同的族源,更可能起源于百越。但是在在风俗、服饰、文化上则与同样居住在大瑶山的其他瑶族差异不大。我认为他们是瑶族化了的百越人,在大瑶山与其他瑶族共同构建出了同一个族群概念。
其次是汉语支,也就是平地瑶。平地瑶主要分布在湘南桂北,使用汉语方言。总体来说是汉化程度最高的瑶族,与当地汉族婚配慢慢融合形成。不过可千万别觉得平地瑶说的汉语一般人能听懂。。。除了恭城平地瑶直接使用西南官话,其他地方的平地瑶说的语言基本只有他们自己能懂。
以上这两支和苗族差别非常大,民族认同上基本和苗族没半毛钱关系。
其实瑶语支和苗语言在民族认同上基本也和苗族没半点关系。
苗语支瑶族是瑶族中第二大族群,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布努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的花瑶也是说苗语的,但是人数非常少。布努人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未识别民族,后来被归到了瑶族。很奇怪哦,布努人居然被归到了瑶族。说实话,他们和瑶族真的差很多。首先就是语言,他们说的语言属于苗语,和人数很少且一般操双语甚至三语的茶山瑶不同,他们是高达40多万拥有成片聚居区的苗语使用者,和汉化了的瑶族平地瑶也不同,他们没有盘王祖先认可,而是密洛陀祖先认可。和瑶族的长鼓文化不同,他们使用的是铜鼓。除了身份证上写着瑶族,我真的不能想到有多少东西是瑶族的。。。
布努人更像是被壮族文化影响了的苗族。
瑶语支是最人数最多,最“正宗”的瑶族支系。而苗族中的海南苗族其实就是最正宗的瑶族,说的是瑶语中的门方言,可以和一些蓝靛瑶无障碍通话。海南苗族的几个大的姓氏:盘,盆,邓,黄等是瑶族传统的十二姓氏,同时也是瑶族的大姓。祖先信仰和瑶族一样是盘王信仰,宗教婚嫁饮食等习惯也和蓝靛瑶大同小异。但是人家是苗族。
至于苗瑶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就是另一个民族的人,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另外瑶族原来被叫做徭族有两种说法,一是瑶族不愿意为官府服徭役,谓之“莫徭”,后来变成了徭族,二是瑶族为官府服徭役,谓之“傜族”。
瑶族的名称最早见于《梁书·张赞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隋书·地理志》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日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宋史·蛮夷列传》载:“庆历三年,桂阳监蛮僚内冠,诏发兵捕击之。蛮僚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长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行千余里,蛮夷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徭人。”
说瑶族是服徭役的人也有,宋人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说:徭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
我更认同前者所说的是因为不愿意服徭役,所以称为傜族。
首先《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任桂林县尉及两次任钦州教授期间所撰写的笔记。属于个人笔记,说不准人家就是接受了错误信息搞错了。我还有西安的朋友和我说某族不吃猪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祖先呢,这把我给整懵了。
其次,瑶族民间流传的用汉文记录的瑶族历史文献《过山榜》(也叫《评皇券牒》、《过山照》、《过山帖》、《盘古皇榜文》、《盘古圣皇榜文券牒》等等)说:瑶人不服劳役,不交赋税。这和史书记载是相符合的。
三、瑶族舞曲?
前面是独舞
后面是群舞
一点也不奇怪
然而有些版本故意把前面的独舞弹的很忧伤这个比较迷
民族管弦乐版在独舞后面有一段小群舞,中间还有一段三拍子,之后才是热闹的大群舞
哪里违和了?
四、畲族和瑶族区别?
畲族和瑶族是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布区域: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河口地带和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而瑶族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2. 文化习俗:畲族以渔猎为生,喜欢跳踩踏舞,中秋节时会举行龙船赛。瑶族主要以农业为生,重视婚姻,有盛大的“开鬼门”祭祀活动和特殊的瑶锣鼓音乐。
3. 语言:畲族和瑶族有不同的语言,畲语属于闽南语系,而瑶语则有多个方言,分别属于壮侗语系和湘语系。
4. 服饰:畲族的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男女衣着颜色相同,女性头戴竹帽,男性头戴毡帽。瑶族则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女性的服饰比男性更艳丽,有着特殊的发型和头饰。
5. 家族组织:畲族注重家族传承,家族管理以男子为主,也有女家长。瑶族则以家族联盟为单位,有瑶族妇女协会等组织,家族管理中男女平等。
五、壮族和瑶族分布?
广西有6个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马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同时广西几乎每个县都有瑶族乡,瑶族乡广西有50个,广西瑶族人口接近200万,壮族和瑶族是广西唯一两个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主要聚居于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
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外,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也有相对集中的壮族人口分布区,其他地区有分散分布的壮族人口,数量相对比较少
六、瑶族节日——瑶族文化的瑰宝
瑶族节日简介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瑶族人民对于节日的庆祝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盛大的节日活动,这不仅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进行社交交流、弘扬族群特色的重要方式。
瑶族传统节日——“瑶族年”
“瑶族年”是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之间举办。这个节日是瑶族人民迎接新年的盛大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集市集会、独特的舞蹈表演、传统的祭祀仪式等。这是瑶族人亲朋好友相聚、共同祈福的时刻,也是他们展示瑶族文化、传承瑶族传统的重要机会。
瑶族传统节日——花山节
花山节是瑶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办。这个节日源自瑶族的远古祭祀传统,旨在祈求丰收和祈福。花山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舞蹈表演、歌曲演唱、比赛活动等多个环节,其中最精彩的是由年轻人组成的舞队表演的独特舞蹈,动感的音乐和精美的服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瑶族节日的意义
瑶族节日不仅仅是传统庆典,更是瑶族人民团结互助、展示瑶族文化的重要时刻。通过节日的举办,瑶族人民传承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弘扬着瑶族的民族精神。同时,这些节日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促进了瑶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瑶族节日是瑶族人民展示瑶族文化、传承瑶族传统的重要方式,通过庆祝活动的举办,瑶族人民团结互助、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瑶族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瑶族的传统节日是瑶族文化的瑰宝,也值得我们广大游客前去感受、体验。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七、瑶族的分支?
民俗节日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重要的传播与传承载体,在带来消遣娱乐的同时,也通过族人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和官方助力、媒体传播等,让宝贵的传统文化内涵得以代代延续。如今,中越边境地区的蓝靛瑶民俗节日在新的发展语境中开始呈现出新的特色。
本文将以自己2019年9月份参加的一次规弄屯蓝靛瑶“庆丰节”这一民俗节日活动为个案,从现代传播语境出发,观察节日活动中音乐文化所呈现的内容及特色传播态势,为整个中越边境蓝靛瑶民俗节日活动的保护与传播表达一下不太成熟的看法。
规弄屯蓝靛瑶的“庆丰节”每年农历八月初十左右举行,为这个坐落在当地第一高山的村屯带来了些许喜庆。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农历八月或九月稻谷丰收之际,家家户户就烧香供宴,祭拜神灵,感谢他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庆丰节”当天,人们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到自家稻田中摘下新谷回家煮饭,并杀鸡杀鸭杀猪已敬谷神和祖先。所以,“庆丰节”具有鲜明的稻作特色,是稻作民族千百年来生活实践的结果。
以前,规弄屯蓝靛瑶的“庆丰节”还是各家各自进行,没有形成规模化。在2012年后,官方连续在规弄屯组织了多界大型“庆丰节”活动,邀请了外省外地蓝靛瑶族人寻亲问祖。但在2019年,官方停止了这样的大型活动,原因不明。老百姓并未官方停止而停止,而且自发组织了本年度的“庆丰节”活动。
在活动上,音乐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一些进步,除了瑶族传统音乐以及改编舞曲,甚至有一些流行乐曲。在往届官方组织的活动影像来看,节日当天要先准备好木材,引领村民和嘉宾围着跳圆圈舞。现场的敲鼓声、唢呐声、山歌声、欢呼声以及现场音箱播放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待篝火熄灭、人们跳累后,现场剩下的是阵阵古老而延绵的山歌声,歌唱者是一群瑶族老人,用瑶语对唱。
当然从官方组织的活动看出,部分是简化了传统蓝靛瑶仪式给游客看的。在当地蓝靛瑶族群,蓝靛瑶对自身持有的锣、镲等法器,平时是不乱演奏的,演奏只能在特定的仪式场合或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进行。祭祀仪式要安排在所有舞台表演节目中的第一个,舞台上事先摆好供桌,桌上有雷王、土地公、城隍等的“神牌”以及一张硕大的盘王画像,还有猪头、食肉等祭品。瑶族村民要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持三炷香,依次上台进行祭拜,一位身穿道工服饰的老人手持法器跟在队伍的最后。这都体现蓝靛瑶族群敬畏自然的稻作民族特点。
网络新媒体在官方的宣传运用中十分缺乏。我个人觉得,对于蓝靛瑶族群的保护和传承,要充分发挥各个音乐信息传播渠道的传播力,全方位展现蓝靛瑶节日文化,这点真的需要官方精准发力。从信息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如果能更好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外传播节日文化,实效性和互动性会有所提高。
规弄屯更年轻的蓝靛瑶族人表现出对现代化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欲望非常强烈,那些非族群特色的流行舞曲总是能吸引年轻蓝靛瑶族人的目光。而那些古朴延绵的瑶族山歌并没有引起年轻族人的太多关注。就像村里的老人说的那样:“我们老了,他们(后代)还会知道吗?”
九、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危机
作者 肖虎
在中越边境地区,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无论壮、苗、瑶、彝等,壮族的语言文化属汉藏语系,苗族讲苗语,瑶族的语言文化主要是瑶语,彝族语言文化讲彝语。但由于婚嫁等原因,各族的语言文化已呈现出相互融通的趋势。
其中,大部分民族都信仰多神,崇拜自 然,认为万物有灵。日、月、山、川、石头、大树、各种动物,均可成为各民族崇拜的对象。由于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不仅少数民族崇拜自然,不多的汉族群众也跟着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这种共同的信仰也为中越边境地区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共荣和民族的和睦共处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
随着地域的开放性,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与便利使得各少数民族得以与以汉文化为主的社会交流密切,再加上语言环境的退缩以及普通话的普及,媒体的冲击,对民族 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传统的民族语言文化正濒临失传,这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现代化媒体语境对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语境运用产生了很大冲击。
媒体语言是指各种媒体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方法,过程及结果,具有包括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和手机语言。媒体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家庭,学校之外,少数民族青少年接触社会的主要窗口手段和途径就是媒体。以手机为例,在我游历过的31个村屯中,手机普及率在95%以上,手机成为了新时期青少年了解世界的"窗口",年轻一代除去学习时间,业余时间90%用手机外连世界,为他们展现人生百态,去体验人生的精彩。手机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体地体现在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形成和语言意识的培养方面。作为连动更大范围的视野交友或交流,手机语言要求边境少数民族青少年更多使用普通话。无论是网络游戏、网络直播还是网络视听,这些无不深深的影响了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语言习惯和使用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意识方面就弱化了本民族的语言。本民族语言使用价值的减弱也是影响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比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政策,中越边境地区都是“普通话”单向语种教学,从学习环境上,又淡化了民族语言的学习基础。而社会因素时刻又潜移默化推动年轻一代在民族语言和普通话中,做出倾向性选择。如下有一段我的采访片段。
问:想不想再去打工?
答:想,但是怕不得钱,并且不会说普通话,不能交流。
问:家里有电视吗? 自己有手机吗?
答:有,但手机是老人的。(老人指长辈)
问:那你能听懂吗?
答:能,但是不会说,读书才会说普通话。
问:读书对打工有帮助吗?
答:有。
问:有什么帮助?
答:会说普通话,和别人交流。
问:小孩子会说普通话吗?
答:跟老师学的,屯里人之间互相学普通话,出去方便,普通话好。
在访谈中发现,尽管父母会教自己的孩子从小说本民族的语言,但是也不反对孩子学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张孩子说一些普通话,特 别是打工的父母,因为父母深知,孩子以后出去要 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到外面的社会去生活,普通话是必备的交际工具,这也是潮流所趋。正是基于其族群语言使用价值的衰退,保护民族语言文化也更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承认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理所当然的。顺应这种趋势而顽强坚持母语的人,和不做任何抵抗被多数派的语言环境所同化的人同时存在着。比较来看,后者人数为多。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在羞于讲母语的环境中,如果只讲民族母语的话,自己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和边境地区某中学老师的交流中,他强调中学生在校普遍讲普通话,很少讲某族的方言,方言很有必要保存下来,如壮话,壮话有很多种,每种壮话,都有本民族的语言特色,有它的好处,若让普通话完全代替方言,无形之中,本地的风俗,习惯等方面,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小孩一出生,就将普通话,本地话不讲了,50年,100年后,普通话就会成为统一用语,各民族原有的语言 文化肯定会消失,小孩不学就消失灭绝了。像中越边境地区,这些地方应适当实行双语教学——在家讲方言,使方言保留;在学校讲普通话,使普通话得到发展。
年轻一代若淡忘自己的民族语言,而那些语言背后记载的优秀因子与骄傲也将一并尘封在历史的黄土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组在一份题为《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报告中指出,在世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族群的成员正在加快丢弃本族语的步伐,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有学者认为,虽然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不多,集中在山区、边疆、海岛等偏僻地区,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但它们对于解开历史谜团,发展中国的语言学和繁荣民族文化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媒体通讯手段的发达,一些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 存和抢救濒危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
八、如何和一个瑶族女生相处?
知乎咋知道我是瑶族的
你是想知道瑶族有什么忌讳的吗?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长时间跟汉族的人在一起,风俗习惯已经逐渐跟汉族的无异了。然后感觉瑶族的更喜欢瑶族的,大多喜欢把女儿嫁回瑶族。我姨妈他们都是嫁的瑶族男子,我舅他们都是娶的瑶族女子。不过现在的一辈就没有了,只要人好就行。
还有就是我感觉瑶族人比汉族人更团结友爱一些,很大方热情。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你真心待他们,他们就会真心待你们。不过也有那种人品不好的,每个地方都是这样吧。
九、侗族和瑶族的区别?
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
十、瑶族和傣族的区别?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傣族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