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尘》歌词?
一、《香尘》歌词?
说明:本曲曲文据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引录,同时参考所见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校勘。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1〕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2〕,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第一支"终身误】〔3〕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第二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4〕?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第三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5〕。望家乡,路远山高〔6〕。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7〕,需要退步抽身早!
【第四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8〕。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9〕,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第五支"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10〕,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慱得个地久天长〔11〕,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第六支"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12〕。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13〕。好一似,无暇美玉〔14〕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七支"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的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15〕。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第八支"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16〕。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香蕊多〔17〕!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18〕?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道说〔19〕,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第九支"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灵空〔20〕。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憖憖半世心〔21〕;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急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第十支"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22〕。劝人生,济困扶贫。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23〕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第十一支"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24〕,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还可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第十二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25〕,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26〕。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27〕。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校记:〔1〕趁着这,三字为曲中衬字,原抄当作小字。但此三字除甲戌本仍作衬字外,或被误为夹批(如戚序本),或被删去(如己卯、庚辰诸本)。
〔2〕“寂寞时”是甲戌本原文,其余各本均作“寂寥时”。周汇本于各本歧异之处多从甲戌本,此处亦然。但《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从各本作“寂寥时”。按《韵略》:“寂寞,无声也。寂寥,空也。” 则似当从甲戌本。
〔3〕周汇本对每支曲标序号原从《红楼梦引子》起标第一支,则至《收尾"飞鸟各投林》共十四支,与警幻口称“十二支”不合。故改从《终身误》标第一支,至《好事终》为第十二支,其余两支分标“引子”和“收尾”。
〔4〕“终虚化”,各本或作“虚化”,或作“须化”(周汇本同此),或作“虚话”,皆无大异,当以“虚化”最佳。然新发现的卞藏本作“如何心事终许他”,余意十分不妥。自“若说没奇缘”至“如何心事终须化”两句二十四字,假设句每与事实句句意相反。若作“终许他”,则前后句意递进,于理不通。
〔5〕庚辰本原文。甲戌、己卯、卞藏皆无“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不据庚辰本补,似欠妥。《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周汇本皆从庚辰本。
〔6〕路远山高,周汇本从甲戌本作“路远山遥”,今据己卯、庚辰、戚序、卞藏四本改。《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即从己卯、庚辰诸本。
〔7〕天伦呵,情况与“趁着这”相同,唯甲戌本存其真。可见甲戌本之珍贵。
〔8〕齐来抛闪,据甲戌、己卯、庚辰、戚序、卞藏五本改。周汇本原无“来”,似为手民之误。
〔9〕“休把儿悬念”,据甲戌、己卯、庚辰、卞藏、戚序五本改(卞藏本无“念”),《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作“休把儿悬念”。周汇本作“莫把儿悬念”,不知何本。“皆有命”,甲戌、己卯、庚辰、卞藏四本作“有定”,戚序本作“有命”,《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从甲戌本。但考虑到“有命”、“无缘”恰好成对,仍存周汇本原貌。
〔10〕英雄,甲戌、己卯、庚辰、卞藏、戚序五本作“英豪”,《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然。但“英雄”实比“英豪”意蕴丰富。庚辰本第一回即作“巨眼英雄”。
〔11〕“慱”,甲戌、庚辰、戚序三本作“博”,《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然。但己卯、卞藏二本作“慱”。此字读如团,有两解:一通“团”,即团圆之意;一为“慱慱”,忧劳用心貌。用于此处虽均可通,终不及“博”明澈易解。为谨慎计,仍存周汇本原貌。
〔12〕“才华阜比仙”,庚辰本原文,恰极。其余各本作“复”“馥”,均不及此本妥帖。由此亦可见庚辰本之珍贵。实际上,当甲戌本、庚辰本同时反映同一个版本现象时,这往往便是作者原文。邓遂夫先生即曾云:“庚辰本与甲戌本堪称一对双璧(引者按:四字有误,当作‘一双璧玉)。”
〔13〕“风尘”,行路漂泊之意。“肮脏(肮脏)”,读如“抗葬”,高亢刚直貌,即“不屈”之意,是为原文。妄改者不解此意。靖藏本第四十一回墨眉批云:“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14〕“美玉”,甲戌本原文。然己卯、庚辰、卞藏、戚序皆作“白玉”,《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作“白玉”。但从妙玉判词所对的图画称“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来看,“美玉”似乎更妥。
〔15〕贪还构,甲戌、己卯、庚辰、甲辰、蒙府同。梦稿本作“贪这构”(可见底本亦作“贪还构”),戚本作“贪顽彀”,舒序本作“贪婚媾”,程本作“贪欢媾”(《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皆从之)。各本中以程本最易解,但从各本情况来看,这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意。参考邓遂夫先生的意见,我认为贪即贪情,构即构陷。贪还构,谓孙绍祖贪情于迎春且构陷贾府也。
〔16〕清淡天和,各本皆同,唯甲戌本作“情淡天和”。清淡天和,即清净淡泊的元气,比喻修行的较高境界。但“情淡天和”也可释为“感情淡去,天气和美的地方”,似乎也通。
〔17〕“云中香蕊多”,卞藏本全同。己卯本“云”作“雪”,甲戌、庚辰作“云中杏蕊多”。此句化用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即从甲戌,并引此诗证明“云中杏蕊”。但除非杏花无香,否则以此诗解释“香蕊”也是可以的。
〔18〕捱过,参考己卯、庚辰、戚序、卞藏四本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改。周汇本从甲戌本作“挨过”。
〔19〕闻道说,己卯本原文。甲戌、庚辰、戚序、卞藏四本皆作“闻说道”,《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然。二者皆可通。姑存之。
〔20〕“死后性灵空”,己卯、卞藏原文。甲戌、庚辰作“性空灵”,,《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亦然。性灵,即性情;性灵空,也即性空;而“空灵”正合太虚幻境空灵殿——皆可通,姑存之。
〔21〕“憖憖”,读如“印印”,倔强也,即不相上,不退下之意态。此语正写凤姐平生好胜要强不肯认输之性情,其为家事,竭力支撑,实有知其不可为而与命争之意志。雪芹满怀叹息,用字极精,然二百余年来,读者皆被“意悬悬”之讹笔蒙骗了去,不知有它。悬悬,不过心旌不定,牵挂不安而已,岂有更多意味可言乎。《西厢记》用“意悬悬”,不可并论。(按:此系节录周汇本原注,略有改动。)
〔22〕积得阴功,甲戌、己卯、庚辰、卞藏四本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皆同。戚序本作“幸积得阴功”,似更佳。
〔23〕爱银钱,从甲戌、庚辰、卞藏三本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改。周汇本从己卯本作“银钱上”,似更佳。
〔24〕此数句是甲戌、庚辰二本原文,十分妥当。“灿灿”,周汇本作“闪闪”,不甚妥。有鉴于甲戌、己卯、庚辰、卞藏四本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皆作“灿灿”,从改。
〔25〕“箕裘颓堕皆从敬”,据甲戌、庚辰、卞藏、戚序并《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改。周汇本作“荣玉”,不佳。“箕裘颓堕”乃指家业凋零,似与宝玉无关。倒是己卯本作“荣王”于意最恰,只是不叶韵。卞藏本无末三字。
〔26〕“照应”,己卯本原文。甲戌、庚辰、卞藏、戚序四本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皆作“报应”。周汇本注云:“照应,非‘因果报应’之迷信俗义,宜细玩,此句疑指妙玉。”亦有理,姑存之。
〔27〕实非轻,己卯、戚序原文。甲戌、庚辰、卞藏及《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皆作“岂非轻”,似不甚妥。分离合聚,己卯原文。甲戌、庚辰、卞藏、戚序皆作“分离聚合”。“分合”、“离聚”恰好成对,当从己卯。
二、什么茶叶香?
什么茶叶喝起来超级香:茶叶的香气,或柔婉迷人或清香馥郁,让爱茶人沉醉不已。在茶界这几款茶叶的香气深的好评,如豆香西湖龙井、吓煞人香碧螺春、七泡兰花香铁观音、形美香郁凤凰单丛、芳香不过肉桂…
三、流年尘香的意思?
流年应该指光阴 尘香可能是指时间之尘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积淀已久芳香
追答 : 形容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指尖遥指之处,前尘往事尽皆似梦,仅留下淡淡的流年沉香,耐人回味,历久弥新。
形容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指尖遥指之处,前尘往事尽皆似梦,仅留下淡淡的流年沉香,耐人回味,历久弥新。
四、什么茶香什么茶叶香?
1、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一带,其自然芬芳,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佳高香茶;
2、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属于绿茶类;
3、铁观音: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4、凤凰单丛: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始创于明代,以产自潮安县凤凰镇乌岽山,并经单株采收、单株加工而得名;
五、制作茶叶时放什么茶叶香?
茶叶它的香,是天然的。因为茶叶是那种不允许放添加剂的食物。
六、茶叶怎么调香?
茶叶的香气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而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调配不同的茶叶来实现。一般来说,茶叶的调香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混合不同种类的茶叶:将不同种类的茶叶混合在一起,可以使茶叶的香气更加复杂丰富。
2. 添加香料:在茶叶中添加适量的香料,如桂皮、丁香等,可以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
3. 添加花果:将花果放入茶叶中一同冲泡,可以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柔和。
4. 调整冲泡方法:不同的冲泡方法也会影响茶叶的香气,如水温、冲泡时间等。
总之,调香茶叶需要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以及自己的口味来进行不同的尝试和实验,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调香方法。
七、什么茶叶味道香?
万里群芳最,唯有祁门香。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一带。
“祁门香”是祁红品质的特征,祁红采制精细,焙作考究,谓之“工夫”,使其自然芬芳,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佳高香茶。
八、茶叶香得怎样?
1、闻茶香:捧一把茶叶放在鼻子下闻,正常的茶叶香气清幽、自然。香气浓烈扑鼻,并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添加过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2、用手搓揉茶叶:把茶叶放在掌心里进行搓揉,如果手掌上依附一些粉剂或者颜色,那么茶叶有添加香精或者其他添加剂。
3、看茶汤:正常茶叶的茶汤比较清透,冲泡时会有一股清香。添加过香精的茶汤比较浑浊,并且冲泡时香气特别浓郁。
总的来说茶叶品质的优劣、真假、新陈等,都可以感官来鉴别。不过,如果你想买到品质好的茶叶,还是很考究鉴别功夫的。建议你可以到待客九品预定茶叶,茶树下放养跑山鸡,虫害较少,严格控制质量。不过待客九品每年的茶产量较少,都是需要提前预定的!
九、茶叶如何提香?
1、对龙井茶、舜皇玉龙和单芽茶等绿茶冷藏后,最好用龙井电炒锅手工辉炒的方法来提香!注意,辉炒温度以茶温上升至65℃最好,如果低于60℃,提香效果较差,要是高于70℃,就会产生老火味了。
2、对于黄山毛峰、兰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因为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最好用名茶烘干机烘焙方法来提香。注意,热风温度105℃左右最好,控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如果是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茶叶,可以用中小型瓶式炒干机滚炒或用名茶炒干机复火来提香。炒30分钟茶温上升到65℃左右就可以了!
4、家庭冰箱冷藏的茶叶,拿出来喝时,可以先放入微波炉设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热60—80秒,取出后稍作摊凉后喝,这个方法对于带有生青气味的茶叶提香效果非常好哦!
十、什么茶叶好喝香?
1、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以绿茶为茶胚,搭配优质茉莉花茶窨制而成的,让绿茶的茶香与茉莉花的香气交互融合,造就了茉莉花茶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2、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具有茶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的特点,冲泡后汤色明黄澄澈、叶底细嫩成朵、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其中以明前茶香气更甚。
3、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具有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的特点,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饮后回甘。
4、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工序加工制成的,造就了普洱熟茶汤色褐红、陈香独特、滋味醇和、韵味十足的特点。
5、安化黑茶;安化黑茶是以成熟度较高的黑毛茶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发酵制成的,让鲜叶的色泽变得油黑或黑褐,造就了安化黑茶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气清香、滋味浓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