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七窖九窖啥意思?
一、茶叶七窖九窖啥意思?
七窖茶叶是做茶叶时候用了七批的鲜花,九窖就是九批鲜花的意思
花茶的窨制是很讲究的,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就是说做花茶,用一批的绿茶做原料,但鲜花却要用3-7批,才能让绿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花茶窨制是将鲜花与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除去花朵,将茶叶烘干而成为花茶。几窖就是窨制几次花茶。
一般三级以上采用箱窖,三级以下可采用饨窨。一般低档花茶只窨1次,高档花茶(二级以上花茶)则要继续窨2-3次,继续窨的方法与头窖相同,只是下花量逐渐减少。无论是一窖还是多次窨,为了提高花茶的鲜灵度,都要经过提花过程。
二、茶叶几窖算好?
茶叶几窖一般是说的茉莉花茶,一般市面上能够看到的茉莉花茶有5窨7窨9窨的,当然,也有5窨下的茉莉花茶只不过售价比较便宜而已,一般来说窨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有很多业内人士辟谣,像茉莉花茶一般超过五窨以上就很难将茉莉花的香气引致在茶叶当中,不过,从市面上的售价来看,音质次数为九窨的茉莉花茶,或者是其他茶类是最好的。
三、茶叶四窖和七窖的区别?
茶叶的存放或储藏空间称为茶窖,就像藏酒地称为酒窖一样。《茶解》记载:“藏茶宜燥又宜凉,湿则味变而香失,热则味苦而色黄。”茶的存放对于温度和湿度、光线、异味的要求都很严格,因此需要恒温、恒湿、通风、高洁净、无异味的空间存放,以保持和提高藏茶的品质。
花茶的窨制是很讲究的,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就是说做花茶,用一批的绿茶做原料,但鲜花却要用3-7批,才能让绿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花茶窨制是将鲜花与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除去花朵,将茶叶烘干而成为花茶。几窖就是窨制几次花茶。
一般三级以上采用箱窨,三级以下可采用囤窨。一般低档花茶只窨1次,高档花茶(二级以上花茶)则要继续窨2-3次,继续窨的方法与头窨相同,只是下花量逐渐减少。无论是一窨还是多次窨,为了提高花茶的鲜灵度,都要经过提花过程。
七窨:香水一体,渐入化境,由内而外,层次散开。汤色浅金色,油润高亮。滋味鲜灵甜爽,润畅而又通透。茶汤入口瞬间便滑入喉底,成团的香气从内部慢慢打开,花香鲜灵,饱满幽长。回甘生津极快,且持久。口腔至喉咙一路清凉,回香不断。盖碗碗底香气甜软细腻,叶底花香极幽
四、茶叶七窖九窖什么意思?
所谓七窨、九窨,是指茉莉花的窨花次数。窨花是制作茉莉花茶的一种工艺,将茶与花混合在一起,鲜花吐香,茶叶吸香的过程。
茉莉针王一共要窨9次,烘焙9次。茉莉大白毫要窨7次,烘焙7次。
在反复窨制和烘焙的过程,茶性变得温和养人,四季皆可饮用。
嗅上一嗅,香得浑身都舒坦了。再喝上几口,身体暖暖的,散发着温热的气息。
五、茶叶加窖什么意思?
是工艺工序。
一般指花茶的一道工艺工序。
1:茉莉花茶窖制工艺
上等茉莉花茶须经伺花、筛花、茶胚处理、窨花、起花、复火(转窨)、提花、匀堆、反复多次后装箱等百道以上工序。窨制就是让茶胚吸收花香的过程。花茶的窨制是很。
鉴别茉莉花茶主要看外形和品茶汤。 先看外形,要求紧结壮实。一般而言,春茶条索紧结重实;夏秋茶就较轻瘦或粗松。高档花茶要求芽毫多而且肥壮。 看色泽,花茶大。
2:花茶的窨制原理和程序 窨制原理:花茶窨制过程主要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
茉莉花茶是 国特有的香型茶,是一种再加工茶叶。其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栀子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柚子花茶、金银花茶等。
六、窖花红茶茶叶产地?
窖花红茶茶叶的产地是广东英德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七、要说老酒,永乐古窖窖龄老酒哪款品质最好?
老酒每一款都是精酿的好酒,但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永乐古窖1403。老酒品质重在酿酒工艺和存储,酒发酵的老窖池越老,发酵出来的酒品质越好,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存储沉淀,酒香更加浓郁,口感更为醇厚。永乐古窖1403选用40年老窖池发酵,勾调加入的是10年的基酒+30年以上的调味酒,被称为老酒中的稀世珍酿。
八、一般茶叶都是几窖的?
茶叶不是酒不需窖藏的,只是分春茶和秋茶或者新茶和陈茶。
九、国窖1573锡茶叶罐怎么样?
还是比较好的
市面上高端的茶叶罐以锡罐为主,古时候的人喜欢用锡来净化水质使味道更加清甜,锡对人体无毒无害,性喜凉。一般来说金属都会有种金属味,而锡却没有。用锡制成的茶叶罐因为自身的材质,密封性相对其他来说更强,而且因为罐身比较厚实,罐颈高,温度恒定,保鲜的功能就更胜一筹。好茶叶需要好的茶叶罐来储存,尤其是娇嫩的绿茶,对保鲜的要求更高,若是用不好的茶叶罐,营养和味道都会流失,也容易变质,对于好茶,不得不说是个浪费,这也是爱茶之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十、汝窖,官窖,哥窖,钧窖,定窖,的特点是什么?
在华夏陶瓷文明的发展长河中,产生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于是产生了“天下陶瓷,汝窑为魁”的说法。下面我就五窑之首的汝窑的汝瓷做一下介绍,高人勿笑,权当抛砖引玉^ 在苏轼的《石中山记》中有“舟行适林如”之句,这里的“林如”即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汝瓷简介: 缘何成名——帝王专用 汝瓷,是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一,为北宋宫廷专用瓷,在中国古陶史上曾有"汝瓷为魁"之称,时间很短,仅有二十年。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被历代帝王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 北宋末年出个个才情皇帝,他便是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微宗赵佶.微宗在治理国家方面无甚建树,却是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文人皇帝自然多了些文人气息.他对宫使用的器皿超出了常人的思维.他认为定州的白瓷,有芒而不可用,遂命汝州造青瓷,他要求烧制的瓷器颜色必须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种刻意追求的艺术效果不知难倒了多少能工巧匠.在瓷业发达的河南汝州,官府召集能工巧匠,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使用名贵的玛瑙作为原料,经过无数次试烧,终于成功烧制出了汝官瓷. 俗话说,货出地道,汝州的水土似乎特别适应汝瓷的烧成需要.汝窑瓷中的使用玛瑙末为釉的精品、贡品,,不仅制作讲究,工艺精湛,而且釉药浑厚,光泽柔和,其釉面装饰独具特色。以玛瑙入釉,骨胎坚硬,色泽浑厚,含水欲滴,釉面斑斑小点,若津梨之皮,面隐细纹,似蝉翼,又似螃蟹爬过留下的痕迹,其支钉仅有芝麻大小,所以就有"梨皮 蟹爪 芝麻支钉"之说.其色光泽莹润多变,釉面的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器表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釉面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象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挂,真可谓珠联璧合,巧夺天工。汝瓷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的境界,它古朴浑厚,天然朴拙,柔丽静雅,婉若处子,浑然天成,一下子倾倒了那位不会治国的风流皇帝,这就是史称汝官司瓷的诞生背景. 皇宫专用了,汝瓷自然就身价百倍,然而随着金兵入侵,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后,国破,汝窑自然窑空烟冷,一代名窑,从盛到衰,仅有二十年光景,到南宋时,已"近尤难得".成为稀世珍宝,历代皇帝视为吉祥之物,汝瓷成为官宦人家的宝贵相征.历朝历代的昌平盛世(元、明、清)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由于汝瓷的配釉独特,亦未成功。所以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发出了"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衷叹.汝瓷虽然失传了,世人对汝瓷的钟情却与日俱增,著名的国画大师李若禅先生感叹:"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而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能登上拍坛的汝官窑更屈指可数,不要说有历史记载的完整成器,就是一些汝窑碎瓷片也都价值不菲。”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何以名贵——玛瑙入釉,烧制条件苛刻 汝窑之所以名贵,在于其独特的釉料配方、复杂的制作工艺、近乎苛该的烧成范围,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汝瓷釉料配方独特,在较低温度(摄氏1200度)下就能融熔(现代很多瓷器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250度以上),而胎体不完全瓷化,具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产品不变形。因而汝瓷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由于汝瓷的特殊配方,釉层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即使釉层很薄也能使釉面凝脂似玉,厚重感强,因为釉层薄,器型灵巧,故而瓷器显得尢其规整。 汝官瓷釉料配方很独特,高温黏度大,流动性不强,因而产品的口沿及凸起部位的釉层厚度差别不大,釉色基本一致.凹陷部位也不会堆积釉料,因而产品规整而且釉色均匀. 汝官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汝官瓷成品率极低,只有在合适的温度、压力、烧成气氛等条件下才能炼制出理想的产品。合格的产品选送入皇宫,残次品全部砸碎深埋,防止流入民间。虽然汝官瓷烧制20来年,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微乎其微。 汝官瓷器型规整,胎体和釉层很薄,通体釉色均匀纯正,历代皇室贵族,官宦人家都视汝瓷为珍宝,民间也流传有“家有汝瓷一片,胜过家财万贯"。现在,烧制汝瓷虽然采用新工艺胜过家财万贯”。现在,烧制汝瓷虽然采用新工艺但是合格率仍很低,特别是理想的汝瓷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巧”,烧制好的汝瓷作品非常不容易。 增值潜力——物以稀为贵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成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记载不明确的5件。 1992年香港佳士德拍卖行一件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币成交;苏富比拍卖行一件直径8厘米,汝窑小盘以154万美元成交。2004年,郑州日信拍卖有限公司一件汝窑粉青釉鸳鸯水注(体宽4.2厘米,高6.2厘米)以1050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4月,一件玉兰瓶拍出1亿6千万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国内单件文物拍卖最高纪录。汝瓷的鉴定——七管齐下 一看釉色。汝瓷的釉料在不同的浇成温度、烧成气氛下形成月白、天青、天蓝、豆绿等釉色,非常复杂。但是真品的釉色都很滋润,釉色纯正,如天青色,是一种绿蓝色的复合色,绿中有蓝、蓝中有绿,釉色自然,而加入化学品(氧化钴)的则表现为直蓝(不带绿色)。二看釉质。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而有些仿品经药物腐蚀等做旧手段,产生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寥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流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 三看边沿口部。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浅淡,差别不大,而仿品的釉料在高温下会向下滑动,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四看手感。真品重量适中,仿品较重。 五看支钉痕。真品的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 六看釉内结构。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仿品气泡堆积的肥皂泡。 如果是残器,可以看断面。真品胎呈得灰胎(断茬白里泛灰),而且胎质没有瓷化,不致密。真品的断茬呈直线状,而仿品呈锯齿状。真品的釉层很薄,仿品釉层厚。 虽然仿古者该意模仿,在某些方面似乎与真品非常接近,但是由于工艺、原料、浇成方法的不同,因而总会顾此失彼,在另一些方面出现偏差,只要掌握以上几方面的鉴别方法,综合考虑,就能鉴别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