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摘杨梅去哪里摘?
一、安溪摘杨梅去哪里摘?
安溪锺洋。
它的各个村落都有不少杨梅树,夏天就有大量杨梅产出,这些杨梅树据说大都是70年代乡亲们种的。在这之前村庄各处也有零散的一些杨梅树存在。而锺洋长在海抜最高处又最古老的一棵(野生)杨梅树是在大林湖上方一个地名叫长垵的一眼泉水边。
二、茶叶怎么摘茶叶怎么摘?
1、按原料标准采。采名茶原料,一般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有的甚至只采一个茶芽。制大宗红绿茶,一般以采摘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应严格按标准采茶,不能大小老嫩一齐采,更不能把芽叶养大后采“齐大茶”,以保证采下的芽叶嫩度、匀度一致。
2、及时分批采。在手工采茶的情况下,一般大宗红绿茶,当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夏秋茶有10%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至于采摘细嫩的名茶,一般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春茶的采摘周期以4~6天为宜。夏秋茶以6~8天为宜。如采名茶或高档优质红绿茶,一般应缩短到每隔2~3天采一次。
3、留叶采。采摘时不能一把抓光采摘芽叶,必须留适量新叶。留叶数量以叶面积指数达到3~4为宜(衰老茶树2~3为宜)。但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往往掌握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即以树冠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外露为宜。留叶方法有分批留与集中留两种。生产上多采用集中留叶,一般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叶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三、摘茶叶怎么摘?
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养分的“工厂”,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健是实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叶的关系。茶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按照标准及时采摘
一般随着新梢的生长,叶重量是增加的,但对茶叶品质有利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等都是减少的,也就是说品质是下降的,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
(二)合理留叶
茶树什么时候留叶好,应与茶树生长情况、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收益综合考虑。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低山生长不良的茶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留叶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未老先衰,茶区群众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三)掌握好开采期
采摘周期与封园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采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绿茶都是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封园期指停止采摘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
(四)鲜叶集运
鲜叶采下后,首先必须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鲜度等三方面进行验收,而后参照代表性样品,评定等级,称重过磅,登记入册。但叶一定要做到按级归堆。即使是同一等级的鲜叶,也应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与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这些鲜叶如果混在一起,由于老嫩不一,不但给茶叶加工带来麻烦,而且会降低成品茶品质。为了保持鲜叶的鲜度,防止发热红变,采下的鲜叶要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快装快运给茶厂加工。装运鲜叶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干净,通气良好。这样,既可防止细菌繁殖而产生异味,又能流通空气,防止茶叶发热变红,实践表明,目前广泛采用的竹编网眼篓筐是一种比较好的盛茶器具。盛装时切忌紧压,及时运送加工厂,按要求分类分级摊放,防止腐烂变质,这是鲜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五)采茶技巧
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的手段,有手采和机采等。
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
3、手采茶方法有三种,一是掐采,又称折采,不提倡这一采法,二是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这是有机绿茶的主要采法。三是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亲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 kg,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注意事项
注意:机采茶鲜叶质量基本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
四、摘茶叶好摘吗?
如果第一次肯定不好摘毕竟茶田的道路大多数都是梯形的,而且还密集。
1、采摘期和时间的把握,一般茶叶我们一般选择在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注意是晴天,那样的话质量最好)。如果是四点以后采摘的质量会比较差。
2、方法的选择:手摘,刀割,机器采摘。手摘最为普遍也最为实用,因为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生长程度进行分别采摘,避免机器采摘的不人性化。
3、但是手摘法很难成规模,不适应大规模生产。适合我们小规模作坊制作。我们可以在自己采摘,制作一体的情况下当做养生生活去体验
4、注意事项:茶叶不易过嫩和粗老,这样会影响茶叶的质量。春茶持嫩性过长,建议分批采摘,这样可以提高产量。
五、安溪哪个地方茶叶最好?
建议最好买大厂的,他们一般都是通过SC认证,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可以信赖,名牌呢,像盛茗世家的西湖龙井,安溪茶厂的铁观音,大益的普洱茶,这些都是相对比较出名的,质量可靠。 PS:如果绿色食品和SC你不信,难道去信那些连SC都没有的茶叶?虽然有些不是很严格,但起码比山寨的好!
六、摘茶叶技巧?
1.
细嫩采:采摘茶叶的嫩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我们称之为“细嫩采”,这种方式常用于采摘名优茶原料,比如说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和高级西湖龙井等等;
2.
适中采:以一芽二叶居多,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这种方式叫“适中采”,采摘大宗红、绿茶就用这个标准没错了;
3.
成熟采:等到新梢基本成熟,叶片完全展开的时候,采摘一芽四五叶与对夹三四叶的方式就叫“成熟采”,采摘茯砖茶时,摘新梢上端的2~4片芽叶,就是摘到了营养丰富的叶片了。
七、安溪什么时候彩茶叶?
安溪采茶叶,现在是春茶春茶从4月底到5月中旬这段时间。秋茶大概在10月1号前几到到10月月底。秋茶大概持续一个月时间。春茶大概半个月左右。
八、安溪十大茶叶品牌?
一、八马
八马茶业源于百年前名扬东南亚的"信记"茶行,是铁观音十三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创立品牌。
二、仙醇茶叶
安溪仙醇名茶位于“中国铁观音发源地”福建安溪县西坪镇,是一家从事安溪铁观音茶生产,加工及营销为一体的企业。
三、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
九、安溪铁观音茶叶好喝吗?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里的名品茶,很好喝的。
十、安溪茶叶的制作方法?
铁观音为历史名茶,属青茶类,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制作工艺: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初干、包揉、复焙、复包揉、足火。
萎凋 萎凋分晾青和晒青。晾青实际上是摊青。鲜叶薄摊在竹筛内,置于摊青架上,在摊青过程中轻翻2-3次。上午采的鲜叶摊到下午,与下午采摘的鲜叶一起晒青。
晒青在当天下午待日光转弱时进行,时间是20-30分钟。晒时叶子薄摊在竹筛内,放在晒青场或连架移出室外,中间翻一次,当叶色转暗绿,手持芽叶基部,叶片向下垂,失重8%--10%。气温高、日光充足时以晾青代替晒青。
摇青(做青) 摇青采用竹制的圆筒式摇青机,有电机带动,每分钟30转。气温低湿度小的北风天气,宜重摇;温度高、湿度大的南风天气,已多次轻摇。摇青次数,转速和程度要根据季节气候不同灵活掌握。
一般原料嫩的少摇,原料老的多摇。
含水量高的水仙品种多摇,含水量低的乌龙品种少摇。
摇青不足,汤味涩口,苦而不甘。
摇青过度,香气低沉,叶低死红不活,外形色枯。
杀青 杀青的目的促使叶子在摇青过程中所引起的变化,不再因酶的作用而继续进行。
青茶杀青过程中失水量比绿茶杀青失水量要少得多,只有15-22%左右。
杀青的温度致使叶子具有悦鼻类似成熟水果的香味,这种香气的形成,必须要有做青的过程中正形成的香气为基础,同时也必须要有高温杀青的条件。如果杀青温度低,杀青不足,叶内水分不易蒸发,青气不能得到发挥,制成的茶叶外形不乌润,内质:汤暗浊,味苦涩,青气重,香气不高。
但火温过高也不利,如温度过高会产生焦味。
揉捻 揉捻是形成青茶外形卷曲折皱的重要工序。因此,必须采取热揉,少量重压,短时,快速的方法进行。否则,杀青叶冷却反变硬发脆,揉不成条,投叶多,时间长当产生水闷气。
初干 茶条在作用下进一步破坏残余的酶的活性。蒸发部分水分、浓缩茶汁、凝固于茶条表面。同时茶条烘热后。柔软性、黏结性和可塑性都增强。便于包柔成型。
包揉 包揉就是铁观音初制的独特工艺,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它运用“揉、搓、压、抓等手法,进一步揉破叶细胞组织揉出茶汁。使茶条紧接、圆实、呈圆珠装的外形。
复焙 主要是蒸发部分水分,并快速提高叶温。改善理化性为复包揉创造条件。
复包揉 复包揉的是 包揉的继续。大都用茶巾和速包茶袋操作。一直揉捻至条形符合要求。
足火 足火是茶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其作用是进一步散发茶叶多余的水分。使之达到干燥。固定已形成的品质。便于贮藏。同时茶叶在热作用下,使内含物进行化学变化。如;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糖类的焦糖化,形成焦糖香,增进香气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