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白茶 > 正文内容

如何评价白敬亭在《八零九零》中的表现?

富硒茶叶 2025-04-10 19:04 白茶 0

一、如何评价白敬亭在《八零九零》中的表现?

不是白敬亭饰演了过三爽。明明就是过三爽饰演了白敬亭。这哪是角色啊 白敬亭本亭了

幸亏城池播在8090前面 不然我再看城池的时候 真的很难把过三爽当成邢克垒。

不得不说 我的王子的确演技越来越熟练了 匆匆那年的时候真的是青涩

冲呀王子

二、敬亭山敬亭名字的寓意?

这个名字不仅很美,而且其是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所以,这个名字带有李白诗歌潇洒飘逸的感觉,同时,还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中,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将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描写的淋漓尽致。因此,“敬亭”这个名字在诗意之外,还能形容人坦荡、美丽、亭亭玉立。

三、如何评价白敬亭在明星大侦探中的表现?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先说结论。白敬亭对于这个节目是适合的,有看点的,有加分点的。

基本上是在大侦探被白敬亭圈粉的。小白也说过,自己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这一点也在他的表现里尤为明显。

评价嘉宾在综艺中的表现,无非是技能匹配度,综艺效果,观众缘等等几个方面。咱们一个个地看。

首先是技能匹配度。明星大侦探不同于其他的综艺节目,其他可能是综艺为主烧脑加分,而大侦探是推理为主综艺加分。

第一季,案件线索比较简单,手法也没有特别多,一般只要找到直接证据就可以锁定凶手。小白在第一季当中参与的案件有:

网红校花的坠落(平民)

冲不上的云霄(平民/投对/背锅)

男团鲜肉的战争(平民/最后个人搜证找到直接证据)

请回答1998(平民)

都是漂亮惹的祸(侦探/两票投对)

决战欧冠之巅(推理出密室手法/背锅)

命运的巨轮(背锅)

第二季难度升级,不光是线索和动机方面的复杂程度,作案手法也更难推理。

公主嫁到(侦探/推理出作案工具/找到直接证据)

唐人街传奇(平民/投对)

午夜列车(凶手/适当交代/顺利甩锅撒撒)

博物馆奇妙夜(平民/找到鱼线/推理出密室手法)

周五见(平民/找到直接证据前推理出凶手动线)

恐怖童谣 上(凶手)

绝望的主妇(平民/顺出时间线)

收官派对 上下(平民/唯一猜到双北为真凶的玩家)

第三季神作《酒店惊魂》,上篇推理出延时装置,下篇推理出密室手法。我白已经逆天了。

另一个技能叫做角色扮演。白敬亭至今的演出作品多是青春校园类型的,第一季的角色确实也没有特别跳脱这个设定,直到后面两期“白小西”和“白船长”,小白才真正打开自己融入到角色里,能做出时而夸张时而细致的表演。第二季是小白的成长期,在熟悉了节目之后,小白慢慢找到每个角色的人设,作为侦探时的存在感也比第一季要强。“白厨神”的正义,“白小爷”的贪玩儿,“白rap”的要面子,“白邮差”的小痞气,“白保险”的怂,他都能够表现得出来。而《酒店惊魂Ⅱ》中,扮演老年头脑年轻身体的小白在集中推理的时候,真正是“老态龙钟”的样子。语气,眼神,挑眉和喝水的动作,该有的都有。在这之前没有想过小白能演老人家。这次真的有惊艳到。

接下来咱们说综艺效果。

第一季还不太会玩儿的小白直到后期才慢慢玩儿起来,完全是自己拿下来的梗只有“抽烟喝酒烫头”和“道具杀手”(。。。),“注孤生”和“背锅侠”都是节目中间慢慢演变来的。第二季就不一样了,和撒撒还有大老师抛梗、接梗、开车,跟嘎嘎还有魏大勋玩儿点小基情,偶尔来几个夸张的小表情和动作给白鸽积累表情包素材什么的,基本可以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了。第三季更可怕,这个boy都已经上节目自带道具了。。。。

(我真的不是黑鸽)

最后是观众缘。

在看明星大侦探第一季第一期之前我不认识白敬亭。对你没看错,我根本不认识他。但是在一期一期的节目下来,有不少观众像我一样,对小白从熟悉到敬佩然后再到喜欢。这其实就是观众缘啊。作为一个90后的老阿姨(?)我是不看青春校园作品的,但是脱开那个设定环境,白敬亭依然有他可圈可点的特色,这也是很厉害的啊。

要是说不足嘛,肯定也有。但是小白是在进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让我们看到他无限的发展空间。

他适合。而且,他还可以更适合。

他很不错,但是,他还可以更好。

这是作为一个青年演员,最好的状态。

四、如何评价白敬亭在电视剧《八零九零》中的表现?

因为《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荣耀乒乓》的完播,让白敬亭的《八零九零》提前被挂上热搜,吊足了观众胃口的同时,不得不感叹白敬亭三剧连播的资源有够强劲。

在万众期待下,《八零九零》高调在芒果开播,而且选择了全平台甜宠剧扎堆的时候,更显得该剧是一枝独秀。

作为华策出品,集合了倪大红、李建义、杨新鸣等一众老戏骨的芒果独播大剧,《八零九零》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这种现实问题,同时融入了90后年轻人所面临的就业、生活以及与老一辈人相处中间所存在的矛盾、冲突与和解。老实讲,从该剧的立意来看,既可以展现社会上的尖锐面,又可以拥有人性的温情面,如果没有意外应该会成为难得的年度热门剧。

然而,外有流量主攻,内有老戏骨抬轿,《八零九零》的主创们还是为我们奉上了一台春晚小品的大拼盘。让人不禁产生怀疑,这是出品过《觉醒年代》的华策吗?不可否认,《八零九零》开播时的反响不错,趁着主演的热乎劲儿和芒果的推波助澜上了两回热搜,却实在没有成为爆款的可能,甚至严重存在扑街的可能。

从目前网络评论可以明显看出,为该剧叫好的基本都是粉丝,其中绝大多部分是冲着白敬亭本人去的,用某网友精辟总结“流量为王,影帝做配,粉丝狂欢,影视没落”。没落不没落暂且不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声开麦的《八零九零》毫无亮点可言。光靠贩卖白敬亭,也不能挽救《八零九零》松散的剧情、强行的煽情以及凑套路拼老梗。

剧集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养老院里,老侯树后偷着抽烟,老耿将厨房料酒放到矿泉水瓶里当水喝;养老院外,白敬亭饰演的过三爽鼓吹:“活着就是希望”刺激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导演和编剧一上来就给观众展现了一系列老年社会生活的片段,试图用这些跟观众强调:这是部跟老年人有关的故事。可是,镜头的快速切换,零散的生活片段,还没来得及让观众感受氛围的一晃而过叫人不得不联想到春晚舞台的那些小品,时间短、任务重,想表现的太多,只能用几句台词,几个动作表现个意思,《八零九零》的开篇就是内味。

如果说剪辑是芒果台的一大特色,算不得问题,那么就来讲讲《八零九零》脱离现实,远离生活逻辑的情节,或许才更能让人感受到编剧飙车那非一般的感觉。

第一个让人不吐不快的就是,剧中吴倩饰演的叶小妹是个23岁的成年女性,因感情受挫回奶奶家与奶奶同住。由于情场失意,朋友便找关系介绍工作,希望她重新振作,事业得意。可是,慌忙应聘的叶小妹将一打自己的画稿当成简历给了面试官,因而她不得不跑回养老院重新拿简历。看似没问题的剧情,却处处透露着Bug。姑且不问23岁的叶小妹简历能否够得上一打厚,可这样的面试态度似乎太过缺乏成年人的职场常识。

而这种缺乏常识的做法,无非就是要引出老耿与叶小妹在养老院掐嘴架,老耿装病被送进医院,体现家属找养老院院长淑芬讨说法,看似关心老人,实则连老耿当天生日都忘记得冷漠。也为了让淑芬顺道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为后续煽情做准备。

再来就是因与叶小妹吵架而住进医院的老耿,在没有任何前期铺垫的前提下就回了养老院,给了叶小妹道歉的机会。可是,为了让叶小妹可以想起之前丢失的画稿,老耿从裤腰里拿出A4大小的档案袋,当扇子扇。理解老年人喜欢捡东西,但无法想象那么大的东西别在裤子里是什么感受,难为了饰演老耿的李建义老师。

如此冒着傻气的情节对后续剧情的发展居然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老耿的档案袋,叶小妹想起自己的画稿,在找画稿期间,她求助于养老院“包打听”老侯。而老侯则以香烟为条件,才肯帮助叶小妹。就在买香烟回来的路上,叶小妹第一次遇见因女朋友欠钱遭黑社会追债,不得不为店长之位到养老院推销产品的过三爽。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可以用百转千回,荡气回肠来形容这次男女主角的相遇,可如果结合画面,也可以用叶小妹的点刹车来形容这段的又直又顿。

当然,作为需要连续冲突才能往下走的电视剧,画稿这个伏笔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因为淑芬误以为小妹给老侯买烟,而遭到训斥,进而引发出奶奶的担忧,怕自己死了小妹无法支撑养老院,照顾不了自己。

反观叶小妹,则因为画稿丢失、奶奶的不信任而大发脾气,用尽全力表现自己的不懂事,甚至是无理取闹。在误会、奶奶强行教小妹做鱼、半夜教开车、奶奶找到被撕坏的画稿进而故事走向了高潮“祖孙俩冰释前嫌,相互理解”。这又是段看似精彩,却处处显露降智的剧情。由于对女主角叶小妹失恋、画稿是梦想、工作没着落这种连环打击的铺垫太少,使得叶小妹与奶奶间所有的“气”都变成了成年人的无理取闹。依靠观众联想与脑补的剧情,就不能怪弹幕中飘过的23岁不如13的吐槽。

总之,由于叶小妹的活动场域基本被导演和编剧限制在养老院,因此,只要一遇见突发事件,叶小妹就不得不为了剧情而变得生猛。而这些编剧、导演造成的锅自然会上升到演员,壮烈牺牲的则是演叶小妹的吴倩。在紧凑且毫无铺垫的矛盾下,不管是人设还是吴倩的表现都十分惹人厌。生猛飙车的前两集,已经可以预见后续故事的煽情发展,但这并不是观众想要马上看到的。这种剧情仓促,情节草率的快进慢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观众群嘲女演员演技不行,配不上白敬亭。虽然观众吐槽并无道理,但必须说实话,这事真怪不了吴倩。人设不行,叶小妹这角色放谁演都是垃圾。

女主角已经拉低了下限,那男演员们又是如何呢?此前,因为“苏大强”出圈的倪大红并没有给《八零九零》带来任何惊喜,反而倒像是“苏大强”的续集,只不过故事从折腾儿女跳到了与孙子胡闹。至于白敬亭,很多人说这剧的造型师损了白敬亭的颜,但那根本就不是重点。《八零九零》的过三爽与其说是为白敬亭量身打造,不如说白敬亭就是过三爽本爽,跟演技毫不相干。

而他与吴倩所负责的剧情更是堪比国界线,泾渭分明。但凡是白敬亭参与的部分,编剧就极尽喜剧之能事,恨不能将综艺里的套路全部发挥出来。如果单单只为围脖上短短几分钟的搞笑剧情而认为《八零九零》就是如此明快的阖家欢,那么您就真的轻视的主创们高大全的价值使命。

对于养老问题的深刻让《八零九零》不得不走上煽情的路线,面对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主创们不得不用使用诙谐的手法苦中作乐,正是这种一悲一喜,使得《八零九零》的剧情像掌握了坂本秘技一样左右横跳。

或许,这只是开播没几集的电视剧,话说的太死未免会被冠上有失公允的帽子。可是,不得不提醒,如果是普通偶像剧、甜宠剧,那么观众期待的就是过程。即便明知道结尾是大团圆,只要是爽磕,就是好体验,观众依旧可以心满意足。可如果是《八零九零》这种接地气的现实题材,还用国产剧悬浮套路,那无疑是往观众的心上插刀。

国产剧的头部供应商尚且如此,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五、只有敬亭山和唯有敬亭山的区别?

(1)只有: 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

例如: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

(2)唯有: 意思就是只有。

这两个词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在李白的这首诗里:

只——世间万物总有厌烦的一天,只有敬亭山与我相看两不厌。类似于相依为命的亲人或者是相濡以沫的恋人。

唯——有人说这个字在文学上比只更有美感,但是太白作诗一向信手拈来,不雕琢辞藻,只字的孤独落寞是唯所表达不出来的,只字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李白有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送别孟浩然的时候写的,李白以旁观者的视角目送孟浩然,只看见远处从天而下的长江,这是与朋友分别的孤独。而写敬亭山这首时是自己回顾过往的落寞,与送别时的唯不同,是自己内心的独白,只字在这里比较合适。

六、独坐敬亭山一诗中敬亭山的意思?

  1、原文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3、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4、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七、有哪些描写敬亭山的诗词?

说敬亭山,不能不说谢朓楼;说谢朓楼,不能不说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坐标安徽皖南的宣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不仅因为宣城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更在于宣城深厚的人文历史印记。

宣城的自然风光当属敬亭山,而宣城的人文历史印记当属谢朓楼。宣城也因谢朓楼和敬亭山被称为“诗歌之城”。

一,敬亭山

谢脁楼之北就是宣城名山敬亭山。

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旅游胜地,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敬亭山虽不在天下名山之列,但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敬亭山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骚客所偏爱,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以至享有“江南诗山”的美称。

谢朓在任宣州太守时,所作的山水诗也大多吟诵这里,留下许多佳句名篇,更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如这首《游敬亭山诗》: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敬亭山夕阳晚照

敬亭山是宣城深厚人文底蕴的杰出代表,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经常吟诗歌颂敬亭山,还特地在山上建楼揽胜,并以清新流丽的笔触写出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敬亭山风光

二,谢朓楼

敬亭山之南就是宣城人文名胜谢脁楼。

谢朓楼就是宣城的一张印记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名片。谢朓楼因为南朝山水诗人谢谢而得名。

谢脁,南朝齐诗人,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在永明体诗人中成就最高。谢朓的诗风格清俊,其山水诗开唐诗先河,“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绝唱对唐代诗人有深远影响。

谢脁楼原为谢脁故宅,在太守郡衙后面的陵阳山头,位于全城最高处,谢脁自名其曰“高斋”。他在两年的太守任上,起居、理事、吟咏、写作,多在此斋。唐初当地人为纪念诗人,在原址建二层高楼,俗名谢脁北楼。

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这座文化名楼,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

谢朓楼雪景

在谢朓写下《游敬亭山诗》250年后的唐代,在某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有一位年轻的诗人漫步穿行其中。

林荫小道通向谢朓楼,当谢朓楼映入诗人的眼帘,他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他登上谢朓楼,放眼远眺,宣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一首名为《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诗歌从李白的绣口中倾泻而来: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江边的宣城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美丽的句溪和宛溪在宣城的东北交汇后,又绕着宣城缓缓流淌,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条绕着宣城的丝带。

句溪和宛溪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横跨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江水与桥影在绚丽的晚霞的映射下,散发出璀璨的色彩。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弥漫在村外的橘柚林间,深秋时节的梧桐树已然披上了黄灿灿的外衣。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其实这已不是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敬亭山,也不是李白第一次登上谢朓楼。再如这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李白与敬亭山

据资料记载,李白在十余年间,多次到达宣城,曾经七上敬亭山,留下的诗作有45首,李白这首《游敬亭寄崔侍御》就是在敬亭山上写下的寄给朋友的诗歌,原诗如下: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鹭群,饮啄自鸣跃。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在李白众多吟咏敬亭山的诗歌中,《独坐敬亭山》堪称千古绝唱。如今去敬亭山旅游,一进大门就能看见大门旁的一块石头上就刻有这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是唐代诗坛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往往被后世冠以浪漫诗人和豪放诗人的标签,浪漫和豪放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由无拘、飘然高蹈的代称,给人的是一种羡慕的轻松愉悦感。

浪漫和豪放充分说明了李白超然、自在、潇洒的精神风貌和非凡的气质。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李白也就成为了浪漫和豪放的代表。然而,浪漫和豪放往往也是孤独的代表。

李白也是孤独的,他的诗歌中就体现着人生的孤独。在大多数李白的作品中,孤立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宁静的隐逸,而是为诗人提供了机会,显示创造性的、丰富的自我,以及以自己的想象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

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首诗中,孤立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宁静和隐逸,而是为诗人提供了机会,显示创造性的、丰富的自我,以及以自己的想象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

再如《夏日山中》中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是诗人特立独行的孤独的自我形象;《自遣》中的“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是诗人突然的孤独的自我形象。

李白则通过独特的行为,通过不同于他人的姿态来抒写自我、彰显自我。对李白来说,只要有诗歌活动,他就不会孤独。如果鸟和云离开了他,他能够找到更可靠的伙伴,这样的情感体验被李白写进这首《独坐敬亭山》中。

李白书影绘像

四,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前两句勾画的景色已显萧索,后面的字句更加呈现了浓浓的孤独之情。是什么样的情境下的何种心情,让洒脱的大诗人孤郁如此呢?而这个只剩下的两不相厌的敬亭山代表的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这首绝句中,一起去体验诗人“独坐”的那份孤独感。

从诗题可知,诗人所处的地点是敬亭山。从诗题还可知,这次前来敬亭山的只是诗人自己,这体现在一个“独”字上,而这个“独”字也把诗人的心境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所以,将诗题联系起来,“独坐”二字写意而又传神,表现了人与自然在寂静中相互为伴的独特审美意境。

《独坐敬亭山》诗意图

开篇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简到极致的线条与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于敬亭山上,看见众多的鸟儿都高飞远去了,慢慢地已看不见踪迹,仅有的一片孤云也独自悠闲离去。

众鸟高飞,本来含有热闹喧腾的动感画面,但诗人却紧接着用了一个“尽”字,抹去了众鸟在一起喧闹的声音和欢腾的形态,只留下一片无声的寂静。此时的敬亭山只剩下独自望空兴叹的诗人,在群山的掩映下,愈发显得孤独。

飞鸟已然远去,诗人又把目光转移到天际间的一片白云上。白云本是舒卷自如、随风飘逝的,与诗人漂泊般的身世有些相似。然而,正当诗人要注目寄情于它时,它竟然也飘然而去。

这两句表面上是写眼前的景色,实际上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衬托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敬亭山晨曦

鸟的喧闹渐渐地消失了,孤云也越飘越远,天地间更显得清幽寂静,一空如洗,只剩下寂然独坐的诗人。鸟儿离开了诗人的视线,或许它们是倦鸟归巢,飞倦了,飞到自己的安乐巢中去了,可李白又该去哪里?他的归宿究竟在何方呢?

李白在《春日独酌》中写道:“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所归依,可李白却无处可去。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离诗人而去。

“尽”、“闲”两个字,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卷舒自如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清幽平静。这是一幅尽显孤独与寂静之美的水墨山水写意画面。

《独坐敬亭山》诗配画

诗人以闲适的笔调写出了飞鸟的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后面两句的表情达意做足了行文和诗意上的铺垫。

李白是独坐在那里的,也许独坐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原本还在山边飞的鸟、飘动的云,都在不知不觉中先后飞走了,飘离了,不再陪伴他了。那么,留下来的还有什么呢?那就是敬亭山了,所以他孤独地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孤独地望着李白。

后二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偌大的天地间,在彼此的注视中,怎么看也看不够的,只有孤独的诗人和敬亭山。诗人久久独坐,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仿佛注视着眼前这个失意的人。

面对现实中的世俗世界,诗人闷闷不乐,倍感孤独。而面对着敬亭山,诗人仿佛找到了一片净土,在这里可以天马行空地思考,随心所欲地放纵。

他想和光同尘,却落得个飘零江湖的结局,所以他远离尘世,忘怀得失,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在敬亭山寂静安宁的环境中他得到了心理的慰藉,精神似乎找到了归依,得到了安慰,自然山水成为他孤独中的知己。

但宁静安详只是短暂的,他毕竟是尘世中人,终究还要重新回到纷纷扰扰的尘世生活中去。

“只有”二字中,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他内心的深深孤独感。在李白的生命中,伴随他的并不总是飘逸豪迈的自在与逍遥远游的洒脱。

相反,李白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无所归依的漂泊感和孤独感。李白思想深处有一个孤独的自我,这种孤独的情感源于其内心对归属的渴望。

在这两句中,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诗人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的欣赏正如禅师参禅的过程一样,有三种层次:

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三种层次,既是三种境界,同时又往往是诗人历经的一个过程。

第一种层次是,把存在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作为客观的存在来看待,山水和人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毫无内在联系的存在;第二种层次则是诗人通过对山水形、声、色等诸方面的体验,让诗人内心的情感得到触动。

最重要的第三种层次,不论山水有多么美妙、壮丽,也不管诗人如何欣赏山水,寄寓情怀,但最终人还是人,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他们是不同的外物的存在,人和山、人和水最终还是要分离的。

他们的相处只能是诗人短暂的停留,而不是诗人永久的归宿。

如果按照这种山水体验划分的话,毫无疑问,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关系明显属于第三种层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敬亭山和诗人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诗人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态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可爱,愈是表现出人情的冷漠;而诗人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敬亭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是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在李白独自登临敬亭山的这场独角戏中,在这孤单角色里,连对白总是自言自语。突然记起歌手许茹芸演唱的歌曲《独角戏》,或许在某种层面上,这首歌也能诠释李白此时的心境。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对手都是回忆看不出什么结局自始至终全是你让我投入太彻底——许茹芸《独角戏》

有一种说法是李白之所以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是因为玉真公主的缘故。宣城敬亭山脚下有一个诗碑,碑文中说玉真公主倾慕于李白的才华,为此向朝廷举荐李白。

而李白在长安也是不负众望,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白离开了长安。玉真公主也退出是非恩怨的漩涡,选择敬亭山作为隐居之地,最终郁郁而亡。李白得知此事写下此诗以纪念二人之间的情谊。

李白一生中七赴宣城敬亭山,是因为玉真公主隐居在这里,然后他们在同一年离世。或许,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美好而旖旎的爱情故事。

这件事虽然传说比事实的成分更大一些,然而却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诗句的回味揣摩却是无穷的:两不相厌的为何只有敬亭山,无论是山中的秀丽景色令诗人流连忘返,还是诗人对陷入困境时曾得到的心灵慰藉的眷恋,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李白之所以七次登临敬亭山,是因为仰慕南朝山水诗人谢朓的缘故。谢朓的诗风清逸秀丽、圆转自然,音调和谐、铿锵悦耳,已具备唐诗的一些特点,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重要推手,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谢朓因与谢灵运同族而被称为“小谢”。谢朓20岁入仕,但多为闲职,轻裘肥马、广结诗友,32岁出任宣城太守。宣城名胜谢朓楼又称北楼、谢公楼,就是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主持修建的。

有一次,李白来到宣城,登上谢朓楼,与好友饮酒观景,纵论诗文,高谈阔论。事后李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之所以仰慕谢朓。一是与诗歌有关,谢朓的诗风圆润流转、清逸自然,对音律声调的安排和拿捏都是李白所在意和学习的。

如前文所说,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自信地认为他的诗歌得到了汉朝诗文与建安风骨的神韵,又融会贯通了谢朓的清新。由此可见,李白对谢朓是很崇拜的,有一种异代相逢成知己的感觉。

另一个点,是谢朓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态度,谢朓32岁出任一方太守,诗酒轻狂,寄情山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而李白的故事和人生际遇是伤感的,所以,他又很仰慕谢朓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其实,不管是玉真公主还是谢朓,他们都是与敬亭山有关的人,但他们都已成为了过去式,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人。

诗人独自登临敬亭山,身边无亲无友,更兼此时飞鸟尽去,白云悠闲,山间万籁俱静,在寂静之中愈能彰显出诗人的孤独。世人都离他而去,谁是诗人的知音呢?人山相看两不厌,诗人的知音就是眼前的傲人挺立的敬亭山。

这种遭万物遗弃,唯有与敬亭山对视的傲然的孤独,在读者心中产生的震撼,甚至要远远超过他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孤寂。对月独酌,不只有明月为伴,还能“对影成三人”。

而在敬亭山这个广袤的空间中,只有静静伫立的敬亭山默默地陪伴着诗人。这里没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互动,只有相互凝视的默契,其寂静无声更把诗人的孤独情绪又推上了一层。

整首诗共有四行,第一句写鸟儿高高飞走,飞得那么坚决彻底,一点情意都没有;第二句描写天边仅存的一抹云彩也选择了无情地离开。

从前两行来看,很显然“众鸟”和“孤云”是作为图形存在的,而广袤的天空则是充当了背景或者说界标;而在后两句中,图形与背景发生了转换,诗人成为了“有我之境”,此时图形变成了诗人自己,而敬亭山则成了背景。

通过图形与背景的转换,诗人也引出了全诗的诗旨:诗人在看山,山也在看诗人,诗人看不厌的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

如果从整首诗来看,高飞的群鸟和漂游的孤云又是作为背景来体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的。众鸟飞尽,孤云飘逝,茫茫大地之中唯有敬亭山与诗人默默厮守,相互欣赏不已。在大家都离我而去之时,只有你还念着我,伴着我。

王国维在谈及诗歌的境界时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里的有我之境,指的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很显然,李白眼中的敬亭山是一种“有我”的境界。“相”与“两”的重复使用,表明诗人此时已与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只有”表明了诗人对敬亭山那种对自己不离不弃真情的感激。

此时已分不出何者为诗人,何者为敬亭山,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崇高境界。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精神上自我放逐的孤傲。

在诗的深层意象中,有诗人与敬亭双峰并峙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境界,于飘逸中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量。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换句话说,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敬亭山的无可描摹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对孤独体验的摹写。

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小话诗词

谢朓修建谢朓楼,谢朓楼也因谢朓而得名,两者相得益彰,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将这座楼命名为“谢公楼”。谢朓楼和我国古代的名楼一样,也曾因为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

自谢朓的《游敬亭山》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等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自唐至清,有30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韦应物、苏东坡等曾经慕名登临;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文征明等历代文人墨客,也来此追寻谢、李足迹。

现在,敬亭山上还有一座“太白独坐楼”塑有李白像,四周墙壁上挂有李白等名人吟诵敬亭山的诗句,登山道路也被命名为“诗径”。

敬亭山和谢朓楼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地。宣城也因谢朓楼和敬亭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

八、白敬亭的笔画?

白敬亭笔画一共是26画。白是5画,敬是12画,亭是9画。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怀柔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

2014年在网剧《匆匆那年》中饰演乔燃一角而进入娱乐圈。2015年参演电视剧《旋风少女》收获关注。2016年4月参加明星推理综艺秀《明星大侦探》成为固定嘉宾,人气热度节节攀升。

九、敬亭山的诗句?

敬亭山不竞先登,犹自含莲步向前。因为唐代诗人杜郎唱的《登敬亭山》一诗中有“敬亭山不竞先登,犹自含莲步向前”的句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蕴。这句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奋斗的激励,也是中华文化中莲花文化的一种表达。同时,这句诗句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勇往直前,不断向前追求自我提升和进步。

十、白敬亭的家乡?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北京人,满族。天瓶座。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内地男演员。

2014年因参演搜狐视频周播剧《匆匆那年》饰演男二号“乔燃“一角而进入娱乐圈;同年客串电视剧《极品女士第三季》。2015年与关晓彤合作出演国内首部魔幻爱情攻略新媒体电影《魔法触恋》;同年搭档杨洋、胡冰卿等出演明晓溪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旋风少女》。2016年,主演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于2016年4月22日上映。7月15日,加盟江苏卫视真人秀《我们战斗吧》 。2017年年初,参与《明星大侦探第二季》录制;同年1月,参与的真人秀《触不到的TA》播出;4月22日,出任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青春代言人;6月11日主演电视剧《夏至未至》在湖南卫视开播,饰演陆之昂;2017年9月起,参与《明星大侦探第三季》录制 。2018年,加盟综艺节目《二十四小时第三季》。2018年3月25日,参演电视剧《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2018年8月14日,参演的电视剧《天盛长歌》播出。

返回列表

上一篇:龙诞降压茶降压效果怎么样?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白茶最佳饮用年限?

白茶最佳饮用年限?

一、白茶最佳饮用年限? 一般来说,放个十五至二十年,白茶的品质亦能达到非常淳静的境界。 白茶是微发酵茶类,工艺相对比较简易。刚新制的新茶香...

白茶的种类?

白茶的种类?

一、白茶的种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四种产品。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